春到大地,给万物带来了生机,然而早春却寒意正浓,人们仍觉得很冷,所以,民间有“春天冻人不冻水”的谚语。原因何在?


其一,春天是冷暖气团的过渡时期,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很强,导致了春天多风的天气。风速越快,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,人也就觉得更加寒冷。这种看起来似乎天气暖和了,而实际上人们仍感觉相当冷的情况,在初春季节尤其明显。


第二,地球表面的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光,但空气直接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很少。原因是太阳光的能量首先被地面吸收,转化为热能再由地面将热量传送给空气。所以,白天越是靠近地面,空气温度就越高些。冰雪冻土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得也早一些。但冰雪冻土融化过程中又需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,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得很快,以致人们仍然感到寒冷。


鉴于上述原因,春天除了防止风邪伤人,亦需要防寒,尤其是在早春时节。古语道:“吃了端午粽,还要冻三冻”,就是提醒人们当心春天里的“冬天”。就拿脑血管病来说,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峰皆在每年1~2月份。这与大气中温度和相对湿度低变化关系密切。

1931cf11b5119977fe0bce7a51f1066b.png!mfit_w2048_h2048_jpg.jpg

那应采取什么措施呢?其实也就是要防寒保暖。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,寒冷时脑血管患者发病率高。由于春寒、温度低,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血管收缩、血压上升,从而导致脑血管溢外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室温最好保持在15℃以上,睡眠时盖的稍厚一点,以不出汗为原则;衣服不要脱得太快。要多饮茶,多喝姜液、食用菌汤,多吃草菇、香菇、平菇、蘑菇等汤菜。